牛肉干、蓝莓酱、草原白蘑——镜头推进,琳琅满目的草原特产在直播间依次亮相。一位年轻主播正对着屏幕介绍呼伦贝尔好物。
这里是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一个串联起全市14个旗县特产、串联草原与全国市场的数字化枢纽。

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负责人王斌向来访者介绍爆款产品“牛脆脆”。受访者供图
8月25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随“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内蒙古行活动探访该园区,触摸到的不只是政策与平台的合力,更是一种可感知的发展温度与物流速度。
“这是我们推出的‘牛脆脆’,本地牛肉制成,香脆不腻。”产业园负责人王斌介绍,这款零食已成为爆款,从草原出发,经产业园智慧云仓,发往天南地北的餐桌。
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是呼伦贝尔市商务局批复运营的重点项目,总面积3万平方米,地下云仓近6000平方米,是集土特产展示区、共享直播间、商务洽谈区等于一体,提供电商人才培养实训、师资培训、企业培训、企业电商业务孵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电商技术服务平台。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物产丰富,但产品分散、品牌效应弱、物流成本高等问题长期制约产业发展。电商产业园通过建立与各旗市区政府、农牧林合作社及非遗传承人的常态化对接机制,系统性挖掘并整合草原牛羊肉、林下菌类、杂粮和民族手工艺产品等特色资源。
在线下,产业园建设了呼伦贝尔物产体验中心,按旗市和品类设立展示专区;在线上,则打造“内蒙古礼上网来”集合店铺,将分散的产品资源集中管理和销售,形成规模效应。园区实施严格的入驻审核机制,从企业信誉、产品质量到生产能力进行全面评估,确保品牌整体调性与市场竞争力。

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 澎湃新闻记者 苏荷 摄
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从概念落地为实体,正是破解偏远地区发展困境的典型样本——地域广阔、产品分散、物流昂贵,仅靠零散的直播带货难以破局。
据王斌介绍,物流曾是草原产品“走出去”的最大瓶颈。发一单货,有时运费甚至高过商品本身。园区创新推出“统配统送”模式:整合全市快递需求,以批量议价降低运费;针对鲜肉、奶制品推出定制冷链服务,采用真空包装、智能温控和实时监控,并与机场合作开通生鲜通道。目前,园区智慧云仓系统已实现高效出入库管理和库存核对,日均发货量达4000单,物流时效大幅提升,牛肉、奶制品等冷藏食品可次日送达国内多数省会城市。
“如今今天下单,明天很多省会城市就能收到,牛肉还是冷的。”王斌说,“150多家企业在此驻扎,2000多种产品从此发出——它们不仅是商品,更承载着上游牧民的生计、传统手工艺的复苏和本土品牌的成长。”

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 澎湃新闻记者 苏荷 摄
新巴尔虎右旗的“西旗羊肉”通过直播打开新销路,牧民家庭收入显著提升;一批大学生返乡投身电商,将林间产物与民族手工艺带出草原。
电商不止于卖货,更成为一扇窗口。“冰雪+特产”“文旅+电商”等新模式,正让草原的四季风情、非遗文化与游牧智慧,借由产品、视频和直播被更多人看见、记住和喜爱。
草原的味道,正在抵达更远的远方。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呼伦贝尔电商产业园日发4000单,草原味道次日达全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