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hyde001 2025-08-28 装修常识 4 次浏览 0个评论

【编者按】

小桥流水、青砖黛瓦,熙熙攘攘的古镇曾是几代人的集体旅行记忆。

随着时代变迁,年轻人旅行观念和旅行方式急剧转变,越来越多的古镇都身处“十字路口”,是继续忍受门可罗雀还是破釜沉舟升级改造,古镇转型势在必行。

更有甚者,不少古镇更被指为“假古镇”、“人造古镇”,千篇一律、批量复制,只有“躯壳”、没有“灵魂”。这类古镇面临的运营压力会更大,甚至入不敷出。这类“人造古镇”如何避免关门的命运?为此,在2025年暑期旅游高峰时节,澎湃新闻时政湃工作室特别推出专题——十字路口的古镇,系统探讨“古镇向何处去”这一时代命题。

当然,也有一些运营规范、转型成功的古镇,成为其他古镇争相效仿的范本。它们转型成功的秘诀何在?也是我们这组专题探究的重点所在。

今天与大家见面的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沙溪古镇。近两年,缘于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这座古镇意外出圈,众多游客纷纷来此打卡和旅居。不过,这座新晋网红古镇更因其内涵著称,被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面对泼天的流量,沙溪古镇并没有进行大规模商业化改造,而是在守好历史文化的同时,探索可持续文旅之路。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设计:周寰

“得到平静快乐的生活就是我的理想,我是跨越山和大海才找到这里的。我来这就是想找个没人认识我的地方,认认真真地当个没用的废人。”

这是2023年热播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的一句经典台词。这部由刘亦菲、李现领衔主演的田园治愈剧荣获第14届澳门国际电视节金莲花奖·最佳电视剧,也意外带火了拍摄地之一——沙溪古镇。

2024年,沙溪古镇共接待海内外游客31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42.98亿元。2025年春节8天假期沙溪古镇接待游客1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花费1.4亿元。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沙溪古镇墙绘。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实践团队成员 摄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古道新韵”实践团队来到沙溪古镇,探寻这座古镇出圈背后的历史文化密码,以及当地政府如何接住这“泼天的流量”。

沙溪古镇位于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西南部,地处大理、丽江、香格里拉三大热门旅游城市交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沙溪下辖14个村委会,其中寺登、石龙、华龙、北龙等10个村落先后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是一个以白族为主,汉、彝、傈僳族共居的少数民族聚居镇。

沙溪古镇曾获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而沙溪古镇与茶马古道的历史则应该从唐朝开始说起。唐朝文成公主入藏,推动饮茶习惯传入西藏 ,恰巧弥补当地人叶绿素的空缺,激发了当地对于茶叶的需求,滇藏茶马古道自此兴起。沙溪古镇作为茶马古道上的无数驿站之一,有幸被保存至今,被称为“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守好存量:让历史文化成为核心IP

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是沙溪古镇最大的底气所在。

唐代以后的沙溪成为茶马古道上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等经济最发达地区之一。但时过境迁,这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古集市风华不再。不过,当年兴建的古建筑仍然保存完好。

1999年,瑞士联邦理工大学的雅克·费纳博士受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委托,寻找茶马古道相关遗址。非常偶然的契机,他们来到沙溪,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古建筑。2001年沙溪寺登街区域被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基金会入选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名录,从而拉开了沙溪保护与发展的帷幕。2002年,瑞士团队与本地学者合作,共同实施“沙溪复兴工程”。工程核心任务是对四方街区域内的兴教寺、戏台等古建筑进行抢救性修复与文化保护,最大限度恢复古建筑的历史真容。

“我十三年前曾到过沙溪,我觉得这里非常具有原生态气息,风景如画、民风淳朴。”来自四川成都的游客李女士对实践团队说。十三年后重游沙溪,她欣喜于沙溪古镇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舒适的居住环境,还有依旧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与轻松悠闲的生活氛围。“虽然沙溪古镇商铺增多了,人流也比十三年前多了不少,但是沙溪古镇给人的那种宁静、质朴没有变。”李女士说,她去过全国很多古镇,很多古镇都存在同质化的情况,“千篇一律的小吃,千篇一律的旅拍……”“严重掩盖古镇原本的历史文化”。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沙溪古镇石板路与街边建筑。

古寺庙、古戏台、古商铺、古寨门幽雅如故,静美依旧,仿佛一部活生生的茶马古道历史,诉说着往昔繁华。古镇东寨门外,昔日见证了无数马帮商队的玉津桥,历史的驼铃声变成了游客的嬉笑声。

与许多古镇生硬的“仿古气息”或“腾笼换鸟”的商业化改造不同,沙溪复兴工程基于沙溪原有的历史文化,尽力修复古镇风貌,重赋古建筑文化用途,重现当年古集市的繁华……从而呈现一个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和白族文化的原真性古镇,极大满足了游客的文化观感。沙溪镇文化站站长杨惠铭告诉实践团队:“‘沙溪复兴工程’坚持修旧如旧,就连石板路上的石块也要原封不动。”当初沙溪基建改造时,需要把电线埋在路下,施工结束后,施工人员又把石头按原来的位置一块一块地摆放回去了。

此外,沙溪古镇通过盘活文化资源、举办文化活动,丰富了游客文化体验。北龙村的老粮仓改造成了先锋书店,有着百年历史的“五星级马店”欧阳大院改造成了木雕体验馆。每年的“二月八”节、火把节,都吸引来了众多艺术家和文化爱好者。篝火晚会、传统赛歌、民俗音乐演奏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风情和文化底蕴。“每年火把节时,游客非常多,中外游客都有,格外热闹。”一名民宿老板对实践团队说。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火把节时众多的游客。

用好流量:旅居经济留住游客

自沙溪古镇被发现以来,国外媒体的宣传推广也起了很大作用。杨站长向实践团队的成员介绍:“美国《国家地理》将沙溪评选为‘一生必去的五十个地方’,吸引众多境外游客到沙溪游玩。”

在走访过程中,实践团队发现了许多外国游客和旅居沙溪或者在沙溪开店的外国友人。“我曾在国外博主的视频与媒体上了解过这个古镇,但是当自己亲自来了之后发现:这个古镇确实如介绍一般,非常安静、原始。”一位来自比利时的游客说。另一群外国游客告诉实践团队:他们最初并没有直接选择沙溪,而是在从大理前往香格里拉的途中意外发现了沙溪。当他们走进沙溪古镇,惊艳于这里的宁静、质朴。“我们欣赏兴教寺里的壁画、品尝沿路的民族小吃,这里的人都很热情,下次有机会还想专门抽空来沙溪住一段时间。”

沙溪古镇怡人的田园风光、舒适的气候温度、缓慢的节奏生活让很多大城市里的人心生向往。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沙溪古镇外的田野景观。

漫步古镇小巷,一家名为“MAHAKALA”的巴斯克小店,引来众多游客打卡。店主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姑娘,她原本在上海经营着两家甜品店,后来她关了店,和她的美国籍老公四处旅行。“我们把云南玩了个遍,最后来到沙溪。”谈起她在沙溪的生活,姐姐话语里充满了幸福。“我很喜欢这里的生活节奏,感觉很没有压力。我在上海20年,被大城市的快节奏逼着往前。但是在这里,节奏一下子慢了下来,每天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极大缓解了我的精神内耗。”

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中呈现的沙溪古镇,本身就是对其旅居经济最好的广告。玉津桥、欧阳大院、古戏台、“阿瑞奶奶的店”、兴教寺旁的老槐树……这些出现在剧中的场景,并非刻意搭建,它们原本就是沙溪的一隅。“我们也是跟着这部电视剧来打卡的。”来自山东的游客肖女士向实践团队说。她正在和同行的朋友在取景地之一的薄荷咖啡馆拍照打卡。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电视剧取景地“阿瑞奶奶的店”,奶奶正在店内做着非遗工艺品。

为了发展旅居经济,沙溪镇探索出主客共住“共享+旅居”、房屋租赁“出租+旅居”、改造经营“筑巢+旅居”、深入互动“体验+旅居”等多元化旅居模式。

今年以来全镇10天以上短期旅居客人已达3万余人次,长期旅居207人,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四川等23个省市,涉及民宿、餐饮、咖啡、手工艺品加工等行业。因此,沙溪古镇也入选了2025年《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旅居云南典型案例汇编》。

应对变量:沙溪古镇的可持续文旅之

沙溪古镇的爆火,考验着当地的接待能力。沙溪镇政府负责接待的人员坦言:“游客增量确实远超出我们的规划预期。”

走览古镇,实践团队发现,古镇内路段错综复杂,不少街道、店铺无法在导航APP上找到,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客的体验感。实践团队在走访过程中也因路标错误而几次迷路。

沙溪古镇旅游路线图于2016年绘制完成,已经许久未更新。先前规划建设的停车场也已经无法满足对于停车位需求,许多大巴车只能停靠在路边。

“我们正在做游客导览项目,正在更新一些比较旧的标识牌。电力、供水、排污和停车问题都在升级范围内,停车场已经在扩建了。”接待人员向实践团队介绍。

随着调研的深入,实践团队也发现了一些潜在的过度商业化迹象。例如,过多的旅拍店,有些突兀的调香坊。团队成员们不禁担忧:沙溪古镇是否会变成下一个同质化的网红古镇?针对这个问题,沙溪镇答复:“目前正在管控业态发展,针对古镇商铺发展情况拟列出准入清单,研究准入机制,避免过度商业化和同质化的情况。”

近年来,大理州各级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如《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条例》,《民宿准入条例》也正在编纂中。在保护好古镇历史文化遗产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市场,沙溪古镇有望走出一条文旅持续发展之路。

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设计:周寰

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本文标题:《十字路口的古镇|大理沙溪古镇:探索“守得住传统、接得住流量”的可持续之路》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